阿哲的Mamiya筆記 1960 Mamiya Press Standard 初代記者機

有的相機訴求是簡單方便,可以享受無腦的拍攝快樂。但也有的相機是需要大量的技術背景去支撐,享受的是攝影者對於製造畫面的參與感。

_MG_0113che

這台相機大約就是大型相機4x5相機要慢慢轉向120相機,取代脆弱的蛇腹,上發條就可以拍的快拍機。
後期發展的不錯,大致分為兩大系統。
Super-23可以移軸的系列,只能使用Press M-type、
Universal後背不可移軸但是可以透過轉接環配置 Press M-type、Graflok G-Type 、Polaroid P-type(這個系列非常多人用來拍2x3吋撕拉片拍立得)三種不同的片盒,其餘鏡頭配件部分可以通用。我通常比較偏好這樣的相機,有比較多的可玩性。

會看上這個系統的有趣的原因,想要來個對稱廣角的考古之旅。
他出產的三顆鏡頭,50mm/65mm/75mm這三個廣角,說白的就是模仿,適度的規避當時的專利設計或是直接使用可靠但是過時的設計加以修改。
50mm

設計源自蔡司 Biogon,利用規避專利設計的方式,與哈蘇傳奇swc的結構類似,這個結構大概就是底片廣角的終點,之後單眼結構風行幾乎都是逆焦式的天下了。
65mm
設計來自蔡司Topogon,這個設計是古老過時結構,可以做到跟50mm一樣廣角,但是因為暗角會很重,所以設計成65mm只用亮度平均的部份。
比較特別的是這顆鏡頭有提供縮頭的設計,在移軸的時候有更大的調整空間可以做使用。
75mm
設計出自信乃達Super-Anglon,這個結構其實和biogon算是類似的結構,但是像場都會比biogon更大一些些,這顆像場足以覆蓋4x5片幅!

對稱式廣角有變形控制非常良好的特色,但是現在是一個單眼當道的時代,這個設計會是鏡頭設計嚮往但是卻是無法使用的設計,無法安置反光鏡不說,現代感光元件對於過度貼近的鏡尾也會有紅匣色偏或是畫質潰散。

_MG_0125che




可以看到這樣的設計是非常貼近底片的,是無法安裝反光鏡結構的,所以只能使用對焦屏直接安裝的方式取景,但是取景的時候畫面是完全左右上下都是顛倒的,以風景來說還可以接受,如果是快拍就需要依賴旁軸取景。


接下來我們要來看另外一個部分就是他的取景器部分,這也是這台相機的外觀特色吧。至少我是覺得這個巨大的取景器非常可愛!
因為120底片機的size比較大,可以裝進一個看起來很舒適的觀景窗,有用過一些135小相機就知道那種很小的黃斑看得真的非常痛苦!



_MG_0136che

 由於有部分鏡頭有縮頭的設計(鏡頭上有個箭頭寫normal),所以如上圖就會發現它有兩個連動桿,如果發生拍照沒有拉出縮頭的情況,鏡頭會比較深入頂到第二根連桿,黃斑就會出現斑馬線條警示,不然以連動測距的模式,有誤操作也不會發現。
_MG_0135che
_MG_0134che

取景器另一面提供可以上下調整的視差補償功能,其實以標準鏡來說我覺得差異不會很大,快拍的時候應該也是憑感覺見機行事,是人機合一的熟悉度考驗。
由於主機上的取景器約率視角是標準鏡焦段,所以遇到更加廣角的狀況就會需要使用外加的取景器,它也有相同的補償功能。

_MG_0145che

_MG_0147che 

6X9片夾
各式各樣的底片後背可以選擇,沒有防呆的豆腐刀機制,什麼時候該拉,什麼時候別忘記垃,自己記好便是。
6X9是雙撥版,可以用220底片,6X7是可以加裝擋版提供6X6/6X4.5片幅,所以是用轉輪並且有紅窗提示,不能使用220底片。
消失的2X3英吋單張底片,觀景器框架有設計可以直接塞進2X3的片匣,但是這東西現在已經停止生產,但是這個東西是mamiya super 23的命名由來。

_MG_0138che

SEIKOSHA-S 關於這個快門。

MAMIYA這間公司一直以來在非常多的機型、焦段中使用這一顆快門,這是一個對於設計或是日後維護來說非常棒的一種做法,不過這樣的設計會直接造成大光圈鏡頭的設計難度增加,因為口徑大小受到限制。

蛇腹使光軸的移動,世界無比清晰—沙姆定律
底片、鏡頭版、被攝物體三個平面在同一法線上,可以得到清晰的成像。
大片幅會有較淺的景深,所以可能就算縮到F22景深還是不足,這時候與其一昧縮小光圈不如使移軸方式,輕易使前景與背景達到一至清晰。反之就是小人國模型效果。

_MG_0128che

_MG_0131che

用非常低的價格,過過對稱廣角的乾癮! MAMIYA Press 50mm/f6.3

這是什麼奇怪的光圈,陽光機吧?!不過當時就算是最厲害的蔡司,也只把這種結構做到f4.5。要一點速度用iso400就可以解決這其實也不成問題。需要景深其實也不差,換算起來大約等於135片幅的21mm/f2.8,這是我最喜歡的焦段。
由上而下
第一圈:快門速度選定。
第二圈:閃光燈模式設定,M鎂粉燃燒式、X現代電子閃燈
第三圈:光圈選定,定位珠有段光圈。
第四圈:對焦,搭配景深尺,你可以看到,景深非常深長。


30360003
30360006
30360005
30360007
30360001
30360004
30360002

第一卷試拍用Fuji Pro400H,部分照片使用ND1000。
結果非常讓人滿意,在尋找直線的路上。好的鏡頭就是應該平淡無奇,它應該是你可以信任的工具,把你心中那個轉瞬所感受的,精緻的描寫在底片上。

最後附上的是它的操作介紹